在视觉至上的时代,我们决定蒙上眼睛,只为更纯粹地听见。

当音乐综艺的舞台越来越依赖炫目的灯光、复杂的叙事和华丽的妆造,当一首歌的价值似乎更多地与它的画面卡点、氛围渲染能力、能否做BGM挂钩,我们是否想问:那曾让我们闭上双眼、全心沉浸的纯粹听觉感动,究竟遗失在了哪里?

今天,这片由视觉堆砌的喧嚣舞台,迎来了一位安静的“叛逆者”。由优酷、北京卫视、保利文化、海西传媒集团、翊歌文化共同出品,加多宝独家冠名的全新音乐竞技团体综艺《一起开麦吧》正式官宣。它不拼颜值、不造噱头,而是选择回归音乐最本真的原点——声音,并以此为唯一通行证,开启一场“纯听觉”冒险。

1、《一起开麦吧》-群像海报横版(商务版).jpg

 

 一、破局音综困局:“盲听空间”如何重塑音乐竞技的公平与纯粹

2025年的音乐综艺市场,已然陷入一片“繁荣的内卷”。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,也滋生着新的审美疲劳,他们渴望超越表象的专业性、渴望剥离包装后的真实力、渴望能直击心灵的好声音。《一起开麦吧》的诞生,正是对这一核心诉求的精准回应。

节目的核心理念,在于打造一个绝对的“声音实验场”。其首创的“40间盲听空间”赛制,构建了一个剥离视觉干扰的评判环境。选手之间无法看到彼此的外形、表情与舞台表现,只能通过耳机传递来的音色、气息、情感和技巧,做出最本能的判断与选择。当背景故事和视觉冲击不再能加分,声音的质感、和声的编排、情感的浓度便成为唯一的试金石。这不仅是赛制的创新,更是一次对音乐行业“重画面、轻声音”现状的温和挑战,旨在吸引观众聚焦于声音本身的艺术性与感染力,让那些“好听”的声音,重新找到叩开心门的路径。

 

 二、嘉宾阵容与赛制亮点:五位“陪训师”护航梦想声线

在《一起开麦吧》的舞台上,公平的盲选机制只为成就最极致的“人声”绽放。从初舞台的“声音初印象”盲选,到跨代际、跨风格的“声音组队”,节目全程贯彻“声音主导”逻辑。护航这趟纯粹声音之旅的,是五位各具魅力的“陪训师”,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“导师”,而是以陪伴者、启发者和专业伙伴的身份登场。

蒋敦豪——组合陪训师:从素人冠军走来,他的经验成为选手们最贴近、最温暖的成长参照;

2、蒋敦豪-艺人官宣海报(商务版).jpg

 

李艺彤——组合陪训师:以其真诚活泼的个性,成为连接舞台与情感、打破紧张氛围的“元气担当”。

3、李艺彤-艺人官宣海报(商务版).jpg

 

杨坤——音乐陪训师:用其独特的沙哑声线与深厚的舞台积淀,诠释“风格即魅力”;

4、杨坤-艺人官宣海报(商务版).jpg

 

张碧晨——音乐陪训师:以其极具穿透力与故事感的嗓音,成为“声音品质”的标杆;

5、张碧晨-艺人官宣海报(商务版).jpg

 

张亚东——制作陪训师:作为华语乐坛金牌制作人,从编曲结构、和声层次到音色美学,提供教科书级的专业指导;

6、张亚东-艺人官宣海报(商务版).jpg

 

这套组合拳,完美实现了“专业深度”与“大众共鸣”的平衡,共同为选手的梦想保驾护航。

 

三、平台赋能与价值升华:一场为华语乐坛“听见未来”的暖心实验

《一起开麦吧》的底气,源于其背后强大的制作、播出与品牌支持。海西传媒作为内容引擎,将其对年轻受众的敏锐洞察与成熟的综艺制作经验倾注于此,致力于让节目专业性与可看性并存。优酷作为线上主阵地,将充分发挥其数字化运营与跨圈层传播优势,把节目的“声音”内核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社交盛宴。北京卫视作为主流电视平台的强强联合,则为节目注入了权威的公信力与深厚的品质底蕴,其对精品内容的执着追求,与节目"回归专业、聚焦本质"的初心高度契合。 而加多宝的鼎力支持,更为这场纯粹的声音之旅注入了强大的品牌能量。

《一起开麦吧》的野心,远不止于一档成功的综艺,而是试图探讨:在一个被过度包装的时代,纯粹的专业主义与真挚的情感表达,是否依然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?它想要向社会传递一个信号:才华,理应成为最硬的通货。同时,节目也致力于“推歌推人”,通过经典重塑与原创孵化,为华语乐坛输送新鲜血液,激活创作生态。 

2025年,当《一起开麦吧》的声音响起,它邀请我们共同完成一次简单的动作:闭上眼睛,打开耳朵,纯粹地听。

然后,一起见证,声音如何焕发新生,梦想如何真实可闻。

责任编辑:耿明